禁塑之下的环保之问

随手丢弃的塑料袋、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不仅影响市容环境,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08年6月,国家颁行“限塑令”。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虽然“限塑令”实施初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形同虚设,各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又大行其道。

3月1日,《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依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居民群众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和可降解购物袋等。这标志着我省在“禁塑”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那么,“禁塑令”能否带来禁塑行动力升级?“禁塑”目前存在哪些盲点?“禁塑”,究竟路在何方?

塑料应用广泛,给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塑料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对塑料的过度使用。

“限塑令”落地实施十多年来,仍是喜少忧多。虽然“限塑”“禁塑”已经是社会共识,但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落实不平衡、强制力较差等问题。如果不是媒体报道提醒,每天各种塑料袋不离手的公众,恐怕已经彻底忘记了“限塑令”的存在。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市场上比较少见,市面上流通的厚度超0.025毫米的塑料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不是真正的环保袋。

这是因为,国家虽然禁止、限制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的生产、销售、提供和使用,但是不可降解的厚塑料袋如果使用后随意丢弃同样会造成污染。只是因为厚塑料袋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相对于超薄塑料袋来说要“环保”得多。只有使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制作的塑料袋,才是真正的环保袋。

可喜的是,这段时间以来,可降解塑料袋出现在我市各大超市的收银处。轻薄、柔软、光洁、半透明,在手里反复搓揉,如丝绸般顺滑……这是可降解塑料袋给记者留下的印象。记者观察了我市市面上流通的可降解塑料袋后发现,传统塑料袋质地比较脆,拎起来时声音比较响,而可降解塑料袋质感比较柔软,抓起来声音比较小。消费者在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时可以认准“双J”标识,文字标识部分包括产品的材质、降解条件和产品标准号。目前市面上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材质通常为PLA、PBAT或PLA+PBAT+淀粉(St)。

在我市,已经有饮品连锁企业使用可降解手提袋和可降解吸管了。“今年,我们全部用PLA可降解吸管替代传统的塑料吸管。虽然成本增加了,但为环保事业作一分贡献,值得。”3月2日傍晚,义乌商贸城门口一家连锁饮品店的工作人员周女士告诉记者。记者走访我市的快餐连锁店发现,传统的塑料小勺和吸管换成了木勺和纸质吸管。

随着外卖和快递市场的迅速发展,每天都有数量庞大的塑料袋从电商平台流出。餐厅服务员将食物打包放进塑料袋,超市工作人员按照线上订单选好物品放进塑料袋,购物平台卖家将顾客下单的产品放进塑料袋……网购时代,塑料袋成为主要运输载体之一,人们习惯了接过快递、外卖小哥递来的塑料袋。

“你看,这垃圾桶里有多少拆掉的快递包装袋,根本不环保!”3月3日,记者在幸福里小区一处快递驿站看到,附近的垃圾桶里塞满了快递包装袋。人们从快递驿站取出包裹后,第一时间将包装袋拆开扔掉。记者在这里观察了近20分钟,有14个快递包装袋被拆开扔掉。

除了线上购物,外卖与塑料制品更是“天生一对”。饭店做好的饭菜,需要装在塑料饭盒里,而塑料饭盒又与塑料袋相伴出现。记者走访了我市一些饭店,负责打包的店员均表示,顾客订购外卖,只需付塑料饭盒钱,塑料袋是不需要付钱的,自己在工作中也并未感受到“限塑令”的影响。肖历峰是一位入行多年的快递员。他表示,自己每天要送30多份外卖,经手的塑料袋更是五花八门。为了吸引顾客,不少店家的包装越来越精美,除了塑料袋,商家还为烧烤准备了泡沫隔热袋等。但无论精美还是简陋,“顾客用餐完毕,就把残羹剩饭往袋子里一倒,直接系上口扔了。”肖历峰说。

网购、外卖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一个个塑料袋串联起了网购生活,电商平台亟待寻求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种东西多次被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它就是塑料袋。塑料袋的发明虽然不足百年,但是它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有统计显示,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不足半个小时,随用随弃。但是,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小觑。上世纪70年代起,塑料袋就开始在全世界泛滥成灾。科学研究表明,废弃的塑料袋埋在土壤中200年也难以完全降解。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2008年6月1日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正式执行。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个通知下发后,各地纷纷响应,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试图破解塑料袋难题,取得了一定效果。

“0.025毫米”是国家相关部门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查后决定的标准。在试验和调查过程中发现,所谓的“白色污染”——“塑料袋满天飞”的状况主要是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薄塑料袋造成的。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虽然“限塑令”实施初期取得一些效果,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形同虚设。这些年,我市大型超市、大型商场实施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但很多集贸市场、个体小店却大量提供免费塑料袋。甚至,在许多原来执行“限塑令”很好的品牌商店,也开始公开或半公开提供免费塑料袋。部分超市的蔬菜摊位和散货区,免费塑料袋也任人使用。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发言:“限塑令”出台后没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塑料袋泛滥的情况没有根本改观。还有人戏称“限塑令”让超市卖塑料袋“发了财”。

3月2日7时30分,正是市民买菜的高峰期,包公湖大市场人声鼎沸。记者在水产活禽区看到,很多摊位使用的是彩色塑料袋,且袋身无任何标识。一名售卖鱼虾的摊主李先生介绍说,这种塑料袋一般不会被扎破,比较能承重。“即使是这样,很多市民在选购时还是主动要求多套一个袋子,怕回家路上袋子被扎烂了。”在蔬菜水果区,记者发现每个摊位都放有一种薄薄的半透明塑料袋,有大有小,颜色各异。经市民挑选、过秤后,摊主熟练地扯下一个塑料袋将菜装进去。还有的摊主直接将塑料袋放在蔬菜上,顾客需要买什么菜,可以自己拿袋子装。“只要买菜,都可以免费用塑料袋装。”记者在其中一个摊位看到,一名女士买了1公斤黄瓜,熟练地扯了1个塑料袋装起来。她拎起来发现塑料袋可能承受不住重量,于是又扯了1个套上去。在市场逛一圈下来,记者发现即使是自备购物袋或者小拖车的市民,也会让摊主将菜放进塑料袋内,再装入自己的购物袋或小拖车内。

“只要买俺的菜,塑料袋免费用。”在青年城小区北门附近的一个售卖生鲜的商店,营业员曹女士告诉记者,“你买几元的菜,我再多要你一两毛的塑料袋钱,谁还在我这买呀?如果用超市那种收费的塑料袋,生意肯定会受影响。”曹女士表示,她听说过“限塑令”,但为了方便顾客买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