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怎么成了“稻草人”?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开始实行,今年已是第九个年头。从一开始的声势浩大,到如今的默默无闻,九年来,“限塑令”的“存在感”越走越低,人们甚至感觉,塑料袋的使用量似乎更大了:菜市场随便给,大超市里,顾客掏几角钱也可以很方便就买到。“限塑令”已经成为吓唬不了谁的“稻草人”。

“限塑令”实行初期,商场、超市、菜市场纷纷不再向顾客提供塑料购物袋,超市向顾客推介没有污染的棉纺布、无纺布、绿色材质的购物袋,迫使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少使用或不使用塑料袋。据某机构调查显示,当时全国3万多家塑料袋生产企业有一半左右停产或者转产。可见,“限塑令”在初期效果显著。

如今,这种限制已经失去了效力,形同虚设。记者在市区鱼儿山前街一个菜市场看到,这里每家商贩的塑料袋全都免费提供使用,而且大多要多少给多少。

有人只买了很少的菜,老板依然会用塑料袋装好、称重,无偿使用塑料袋在菜市场已经成为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老板给得顺手,顾客拿得心安理得。

当记者向一位顾客问到知不知道“限塑令”,他说:“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挺注意,买菜什么的都自己拿个袋子,后来慢慢时间长了,菜市场有塑料袋就用吧,挺方便的。”某蔬菜商贩说:“塑料袋也不是个大钱,一角两角的,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收了,顾客买菜回家连垃圾袋都搞定了!”

在超市里,虽然塑料袋需要收费,但依然阻止不了它的大量使用。在永辉超市,记者在水果区买了几个小芒果和一串葡萄,超市导购尽职尽责地用透明手撕连卷塑料袋将它们分类装好、称重、贴价签。在蔬菜区也是同样的流程。结账时,收银员还会问一句:您需要塑料袋吗?记者看到,大部分人都选择花几毛钱买个塑料袋,然后装好物品走人。

通过收费限制使用,确实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是消费者付费以后,产生经济学上的“代偿心理”,使用塑料袋会更理直气壮,“反正我付费了,不算白用”,塑料袋使用反而会增长,实在辜负了当初“限塑令”的苦心。

塑料购物袋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尽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200年至1000年的自然降解周期带来的“白色污染”危害让人头痛不已。因焚烧塑料袋带来的土壤、空气、水体污染,更被人认为是潜伏着巨大隐患。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4亿吨,中国消费占到6000万吨以上。

我国城镇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随风飘舞的塑料袋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限塑令”实施初期,“白色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近年来“白色飞花”又开始困扰我们的生活:高速公路上飘来飘去的塑料袋影响司机视线使飞驰的汽车出事故,动物误食了塑料袋命丧黄泉,垃圾堆垃圾场塑料袋比比皆是这些都在提醒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忘了“限塑令”,人们不再自觉减少使用塑料袋、不再重复利用塑料袋,“限塑令”将渐行渐远。

有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很多超薄塑料袋既没有质量安全标识,也没有可降解标识,若被随意丢弃或不经处理进行填埋,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长期残留在土壤中,会对土质和水体造成极大危害。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环境污染,塑料袋还会产生看不见的“精神污染”—如果家里的大人购物时总是买塑料袋,孩子们又如何养成自觉使用环保袋的习惯?如果身边的污染我们都视而不见,将来又如何治理更困难、更棘手的环境问题。

“限塑令”为何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习惯难以改变。老百姓多年使用塑料袋已成习惯。很多年轻人不习惯购物自带环保袋,对花钱买塑料袋只想方便、忘了环保。“替代品”的吸引力又不足。相比塑料袋,无纺布等材质的环保袋“颜值”始终没有显著提升,不仅价格更贵,携带也不方便。而塑料袋装完商品还可以装垃圾,哪怕要为此支付点小钱,在消费者看来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成本。绿色环保理念在广大市民心中尚未完全扎根,绿色包装、绿色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确立。

监管不力也让“限塑令”空有其名。想当初,超市、菜市场几乎天天有人检查政策的执行效果,商家自然不敢放肆。但塑料袋的生产企业众多,销售渠道和使用场所更是五花八门。随着时间推移,监管部门鞭长莫及,惩罚力度越来越小,检查次数越来越少,最终默许了商家对塑料袋的肆意使用。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要疏堵结合,让“限塑令”发挥作用。要从源头上遏制。各相关部门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环节中要出狠招、抓落实,不让违规产品流入市场。

同时,要完善塑料袋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链条制度设计。塑料袋薄利多销,如果适当涨价,大家“扯袋”的手可能就会停一停。如果通过政府补贴,在超市等地对使用环保袋的消费者给予一定奖励,也许能鼓励更多人养成随身携“袋”的好习惯。

无论是堵还是疏,都离不开公众意识的转变。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算笔长远的环保账,这个过程需要每个人的坚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