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库存指标的一些思考

本专题主要从库存周期、库存结构、库存与基差、库存季节性四个维度探讨库存指标的理解与用法。数据分析部分以化工品为例。主要结论如下:

#理解产业链库存结构(即上中下游三个环节)的演变对短期行情的解释力较强,但需结合各自品种产业链特点。

#通过库存与基差的比对,可以发现液体化工(包括PTA)的库存数据有效性较强,而固体化工的库存数据有效性相对较差。当库存与基差相对应时,对月间套利有较大指导意义。如低库存高基差格局下,适合参与正套。

当库存表现符合季节性规律时,对价格的指导意义有限。当库存出现逆季节性走势时,对价格影响较大。

库存是分析商品供需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由于库存是供需碰撞后的结果指标,因此,一般理解下,商品库存高代表供大于求,库存低代表供小于求,那么是否意味着可以做多低库存品种,做空高库存品种?

事实上,在期货交易中,基于市场公开拿到的库存数据,利用库存指标做出价格方向判断的胜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库存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现有的认知,本专题以下部分归纳出了几个对库存理解和运用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在实际案例中,主要以化工品举例说明。

本文讨论的库存周期主要是产业微观层面,本质上是产业的库存行为。库存周期分为四种行为模式: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和被动补库存。

主动补库阶段对应的产业现状是:需求旺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具备补库意愿和补库能力。此时对应的价格表现形式为上涨,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刺激企业补库,形成正反馈,市场感知货源紧缺。

被动补库存阶段对应的产业现状是:高利润刺激供给释放,市场供需从偏紧到宽松转换阶段。此时对应价格的表现形式为高位下跌,市场感知市场货源开始增加。

主动去库存阶段对应的产业现状是:供大于求现状加剧,企业利润差,无囤货意愿,以清库存为主。此时对应价格的表现形式为下跌,市场感知货多。

被动去库存对应的产业现状是:部分供给开始退出,供需边际好转,库存缓慢去化。此时对应价格的表现形式为低位企稳向上,市场感知货源流转变好。

有两点补充一下,一是这里只简单探讨库存周期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不引入期现结构、持仓等其他微观指标。二是库存周期与价格周期的完整对应是比较理论和理想化的,在市场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转化往往比较难以准确区分,时间周期长短不一。

我们尝试用现有的库存数据与价格走势的对比来论证库存周期与价格的关系,发现整体吻合度并不高。以甲醇为例。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事件冲击会打乱产业链节奏。比如2019年末甲醇处在被动去库的尾部阶段,从库存周期的角度来看,甲醇价格即将企稳向上,但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打乱了节奏,延缓了主动补库的到来。

(2)产业链某一环节的库存较难代表整个库存周期的运行规律,比如主动补库阶段往往对应着库存从上游向中下游转移,表现为显性库存的隐形化,通过表征的某一环节库存数据一般难以解释。

库存周期与库存结构是两种库存分析和理解模式,库存周期代表产业链在一段时间周期里面的库存行为,而库存结构是在某个时间截面上,库存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分布及转移方式。一般来说,用库存结构对短期行情的影响较大,库存周期可以用来解释长期价格的运行规律。

聚丙烯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两桶油”基本能够把握库存节奏。中游贸易商库存则容易受到上下游影响,且对价格波动的灵敏性较强。下游企业库存则更多跟生产性需求相关,订单数量增多原材料库存就随之增加。

通过梳理2021年上半年的PP库存结构变化,结合价格走势,进而分析库存结构对价格的影响。

此阶段节后石化惯性累库,但37万吨的累库同期相比处于低位。2月下旬受美国寒潮天气的影响,多套海外装置停车,出口窗口打开,下游厂商补货需求旺盛。中游贸易商一方面补库满足下游需求,另一方面补库满足自身投机需求。库存结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需求旺盛状况,需求增加助力行情上涨。

3月中下旬随国内新装置投产,市场供应充足,石化库存居高。原材料价格居高使得下游采购意愿下降,下游厂商库存去化。中游因价格下降也开始去库,但此时下游需求较差,中游去库不顺畅,最终导致行情震荡回落。

这一阶段供应依然充足,石化库存先累库后去库。下游因出口利润尚存,仍在补库。此时供过于求,上中游去库意愿强,即便下游持续补库,价格依然持续回落。

5月份之后出口窗口完全关闭,同时国内用电紧张,下游厂商停工或减负,补库意愿急剧下降。而上中游去库意愿仍强,即便产业链利润让渡给下游企业,市场存在小幅反弹,价格重心依旧进一步下移。

此阶段上游去库意愿持续,石化库存去化。6月中旬前后,部分地区限电情况已恢复,下游整体开工有所上升,随PP盘面价格企稳,提振现货市场,中下游补库积极性改善。

分析发现,上游石化库存变化对期现价格不会产生直接冲击,但其绝对量高低间接反映了价格的趋向。春节后累库水平不高,驱动了价格的上涨。3月中旬后库存居于高位,驱动了价格下行。而6月中旬开始,库存去至低位,驱动了价格反弹。而中下游库存需结合分析,二者往往决定了价格波动程度。节后中下游均快速补库,造成短期价格急速攀升。3月中旬后,中下游库存渐渐分化,按照各自逻辑运行,造成价格缓慢波动下降。6月中旬开始,中下游均呈现补库态势,价格随之反弹。

总体而言,在分析库存结构和库存转移方式对价格的指导意义时,因综合考虑产业链各环节的定价权、贸易模式及持货意愿等因素。

基差是现货和期货之间的纽带,代表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本文以下部分分析各化工品库存与基差的关系。

数据验证之前的猜想:当基差更多是受现货的松紧程度影响时,基差与库存的对应关系应当是这样的:弱基差对应高库存,强基差对应低库存。当库存与基差的对应关系并不吻合时,比如弱基差对应低库存,则说明此时的基差更多由预期导致,还有一种解释是该品种的库存数据并不能很好的对应现货的紧缺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液体化工的库存数据有效性应当是优于固体化工的,主要原因在于液体化工的仓储条件较为严苛,一般储藏在专业的仓库中,便于调研统计。而固体化工比较容易囤积,统计不到的隐性库存往往会更多。

以下数据部分,主要选取目前市场采用的各品种主流库存数据与各自基差的走势,数据最长从2014年开始。

通过数据比对,可以看到乙二醇、PTA、和苯乙烯的库存与基差的吻合度很高,且基差和库存变化节奏比较连贯,其中乙二醇和苯乙烯库存为港口库存,PTA库存为流通库存。

乙二醇自2018年上市以来,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期货贴水结构,分别是2019年9月份至2020年1月份,以及2021年2月-4月,对应的港口库存均处在低位。乙二醇期货升水的时间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